close

〈我得了一種叫做「上班就想著下班,下班就永遠都不想上班」的病…〉,成員有3萬多人,還有更多其他類似的社群。

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趕赴一份他們不愛的工作,這些人卻為自己的選擇辯護,
宣稱所作所為皆是為了現實與責任。試問,將自己的生命活得毫無意義又沒有樂趣,
哪能叫做對自己負責?你只是在對公司、老闆負責,卻不是在對自己負責。

以人們花在工作上的時間來說,若找不到一份有意義的工作,不僅無法實踐人生,
就更深層的意義來說,我們只是行屍走肉。況且,尋找一份有意義的工作也有迫切的
必要性。在這樣一個迅速變遷的社會,過著每天準時上下班,等著公司發薪水的生活,
絕對是置自己於險境。

傳統工作型態已無法帶來保障,越來越多認真工作多年的員工,被公司一聲不響地遣散。
我們已經回不到過去了,但企業的生存絕非更加艱難,個人的機會也未曾減少,只是工作
的型態正在改變。而我們所擁有的機會,和上一代所擁有的選擇差異極大。

在知識經濟、體驗經濟時代裡,需要的是智慧、創意,而這些特質在忙碌、擁擠、吵雜、
壓力的工作環境下,是無法培養出來的。你需要的是找到一份符合個人能力、特質與興趣的工作。
但是,我們的社會文化讓我們誤以為依照個人的本性找工作或追求夢想,是一種自私自利且不切
實際的做法,根本養不活自己。事實上正好相反,做著自己不愛做的工作的人,常是那些面臨經濟困境,且身心不愉快的人。

即使知道這個道理,但對大部分的人而言,忍受痛苦還是遠比改變容易。而不願做
出改變的原因,大多是面對「失業」時的恐懼。但不作決定也是一種決定,而且往
往是最糟糕的決定。約翰‧甘迺迪:「採取行動必得冒險與付出代價,但應付的代價遠比沉溺於安逸之中要小的多。」

一般來說,失業後大家第一件想做的事,便是降低自己的欲望與可能的開銷。不過
這樣的反應應該是面對收入銳減、時間變少、自由不再的變化時才該有的。怎們沒
有人想到,被開除後反而可以增加我們的收入,找到更有意義與符合自己標準的工作呢?

你不但不應該視失業為畏途,反而該感謝失業帶來的機會。研究顯示,如果你還沒30歲,
在接下來的20年中,被老闆開除的機會高達九成,你何不更坦然的面對?事實上,有很多
事業成功的人事後回想,被解雇是發生在他們身上「最美好的事」。

被解雇後,你將擁有更多的時間,去做你一直想做卻從未開始的事;你將會有更多創造力,
去發展屬於你自己的事業;你將會有更多的生產力,去對這個社會做出有意義的貢獻;當然
隨之而來的,你也將會有更多的收入。

改變需要極大的勇氣,被解雇通常可以推我們一把,但其實你可以更主動。何必等待被動
的開除,如果你想要,馬上就可以開除自己,從「傳統工作」中開除自己,
一旦開始做自己喜歡的工作,你就「不用在上班了」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uno ♡ 的頭像
    Juno ♡

    Juno 未知的精采

    Juno 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